铁兵行记 东宁虎头侵华日军要塞

来源:最给力的老牌国际利来    发布时间:2025-04-09 14:49:15

  坐落黑龙江省东宁县三岔口镇南山村北两公里的勋山上。它北起绥阳镇北阎王殿,南至甘河子,正面宽110多公里,纵深达50多公里,曾被称为“东方马奇诺防地”。侵华日军为防止前苏联的进攻及为随时对苏联进攻,不只在此构筑了亚洲最大的军事要塞,并且在此还住了日本关东军三个师团计13万多人,并构筑了飞机场10个,永久性工亊400多个,野战炮阵地45处。

  现已发现的地下军事要塞有勋山,朝曰山,胜洪山,母鹿山,409高地,麻达山,三角山,甘河子,阎王殿,北天山等处。巡山要塞是东宁要塞中的一个中型要塞,占地五公顷,与俄罗斯仅一河之隔,进入暗堡的地道之后,便感到像进入了一座迷宫,一条条高1.8米,宽1.5米的地道犬牙交错,上下连通,最深处可达地下15米。地道中各种设备齐全,悉数由钢筋混凝土构筑。

  始建于1935年春天,为了构筑要塞,日本从我国山东,河北,吉林榆树等地用诈骗手法招募劳工,还有一些是我国战俘。前前后后共有17万名劳工参加了东宁要塞的建筑。我国劳工和战俘受到了非人的待遇,每天都有十几个至几十个劳工不得善终,有的还被日本严酷的杀戮,在占地两万多平方米的地区内,就发现有巨细坟包1000多个。

  为了安稳军心,日军还用火车运来了1000多名“慰安妇”,这其中有日本,朝鲜,和我国的女性。当年东宁五镇设有20多个“慰安所”。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8月9日零时,苏联赤军在大炮,坦克,飞机的援助下,分三路对东宁要塞进攻,日军以弱对强,战争继续了七天。苏军以空中,坦克,步卒联合进犯,强行攻破日军多年苦心经营的东宁要塞。没有援军的日军,不得不向吉林方向败退,一小部分日军留在要塞中。

  8月15日,日军天皇下诏书宣告屈服后,由于苏军的强烈轰炸和日军的慌乱窜逃,日军的通讯悉数中止,据守在东宁要塞中的日军不知道天皇现已屈服。苏军的轰炸是适当强烈的,东宁满山都是一米见方的水泥块,许多地道被炸塌了,但仍是没办法获得彻底成功。后来苏军用飞机将日军第三军后勤顾问河野真夫中佐从牡丹江运来,打着白旗进入东宁要塞,向日军传达了天皇的屈服诏书,日军才彻底抛弃反抗,901名日军于8月28日打着白旗走出要塞。

  可是,勋山要塞的日本守军因暗堡没被发现,没有投入战争,所以没有被苏军发现,是当地的老百姓上山时发现了日军,当即报告了苏军,苏军当即集结飞机,大炮,天上炸,地上轰,到8月30日战争完毕。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才能够说是彻底完毕,所以东宁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终究一战。

  1999年1月10日,黑龙江省政府同意发布东宁要塞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发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东宁要塞群遗址博物馆:博物馆占地15000多平方米,由10000多平方米的大理石广场,4000平方米的绿洲和1100平方米馆舍组成。1999年5月建立筹备处,在勋山地下要塞一个300平方米的库房内建立了“东宁要塞陈列馆”。于1999年6月18日正式向社会开放。2005年10月18日,“东宁要塞前史陈列馆”在勋山要塞遗址旁完工开馆,2008年正式命名“东宁要塞博物馆”。

  广场的中心建立的“苏联赤军勇士纪念碑”和原国家副主席题词“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究战场纪念碑”。在广场左边是劳工殉难纪念碑,右侧是“抗联英豪纪念碑”。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结地——虎头要塞: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东部原中苏边境上的一个军事基地,坐落黑龙江省鸡西市虎林市虎头镇(今虎林市虎头)周边完达山余脉丘陵中是日本军侵华期间留下的十分十分重要的罪证之一。它西起火石山,东至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的伊曼隔岸相望,南起边连子山,北至虎北山。中心区域正面宽12公里,纵深6公里。在此方圆数十公里的规划内,共有巨细11处要塞,地下工事以猛虎山为中心,由地道与东西猛虎山地下要塞相连。

  1941年是虎头国境守备队编制兵员和配备的鼎盛期,在此期间,虎头要塞库房中储藏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超越一万名战士三个月以上。由于虎头要塞的散布规划广,工亊规划大,军事设施全,防护巩固,进犯力强,日本关东军将其揄扬为永久要塞,是“东方的马奇诺防地”。日本关东军建筑虎头要塞的意图是以此作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由于虎头的军事战略地位很重要,它坐落伯利和海参崴的中心点,是遏止苏联远东乌苏里铁路的咽喉,一起它又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内地的捷径通道。

  1945年8月9日。苏联远东榜首方面军对虎头要塞发动了进犯,日军守备队凭仗巩固的工事垂死挣扎,激战至26日,苏军总算霸占虎头要塞。1400名日军和要塞周边地区数百名日本开辟团及军属除仅53人逃脱生还外,都终究成了不义战争的殉葬品。

  2019年虎头要塞成为国家5A级虎头风景区的一部分,也是国家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被收录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

  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虎头战争完毕后的1945年10月,由苏联驻军规划和指挥,当地居民上班,建成了苏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俗称“白塔”。碑高9.7米,上窄下宽,银白色的塔尖上缀有镰刀,斧头相辉映的红五星,四周10根水泥柱,铁链盘绕为栏。

  要塞博物馆广场上建立着1933年至1945年期间,八位抗日英豪:李兆麟,李杜,王一知,周保中,李一平,陈荣久,金日成,李延禄的全身塑像。

  1933年日军侵吞虎林(今虎头)后,着手建筑虎头要塞,并将铁路与水路交通延伸至此,别离建筑了火车站和码头,用于运送军用物资及掠取我国木材资源。1945年8月,苏军占领虎头要塞,将其炸毁,留此遗址至今。